+ 學校動態
當前位置: 首頁 > 學校動態 > 媒體報道
媒體報道
【極目新聞】學生連獲37項國賽大獎,武漢市交通學校有個“寶藏”工作室
極目新聞2022-04-29 00:16

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

通訊員 喻登科

海報制作 陳敏

臨近“五一”,武漢市交通學校易昌盛老師有些激動——他即將被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。而和他“搭班子”的團隊成員,此前已有1名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2名省級技術能手、1名武漢大城工匠……如此硬核的5名教師組成的“易建紅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”,自然也成績斐然。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,組建8年來,該工作室培養的學生已經取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37項,大多數畢業生走進知名企業或進入高校深造。

左起為:易建紅、易昌盛、向忠國、楊猛、李和平

帶著育人初心創業

這個工作室的負責人易建紅老師,也是武漢市交通學校的畢業生。他曾在神龍公司工作11年,經過技能比武成為享譽全省的“噴涂槍王”。2008年,易建紅受到母校的邀請,毅然放棄高薪走上講臺。

當時交通學校還在老校區,條件比較艱苦,易建紅回憶,“那時候只有一個噴漆用的烤房,而且時好時壞,我們只能帶著學生在院墻邊的一處空地上練習。常常是一陣大風刮來,砂石都粘滿了噴漆部件,前面的工序都白做了。”但是,能夠把一手絕活傳授下去,易建紅覺得自己改行的決定非常正確。

2011年,學校新校區啟用,擁有了專門的汽車實訓樓,但卻是空蕩蕩的。易建紅和楊猛、李和平老師一起“白手起家”,一邊教書一邊創建

汽車車身修復專業實訓室。為了節省經費,從裝修到設備安裝到自制教具,3個人苦中作樂,干得不亦樂乎,硬是打造出了國家級實訓基地。

易建紅在指導學生

“最難的不是體力上的付出,而是專業得不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。”易建紅說,該專業主要分為車身涂裝和鈑金兩個方向,都是學生眼中的臟活累活,當初每年招生都是學校分數要求最低的,還得給家長做工作。

隨著同樣有企業豐富經歷的易昌盛、向忠國加入,“易建紅工作室”升級為武漢市總工會授牌的“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”,汽車車身修復這個學生最不愿選的專業,逐步成為武漢市交通學校的王牌專業之一,畢業生的就業、升學質量也全校領先。

懷著創新思路發展

這樣的轉變是如何得來的?極目新聞記者深入采訪發現,“易建紅工作室”的教育教學有三大法寶。

首先是深入開展校企合作。作為清一色的“雙師型教師”,團隊深知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對接、與市場需求對接的重要性。工作室與PPG、巴斯夫、保時捷等世界500強企業,BBA等知名車企4S店合作,引進一流的行業標準、先進的培訓課程和科學的考核方法,并組建名企定向班,給學生充分的實踐、實習、就業機會。

不僅學生學,老師們也頻繁走進名企學習。特別是每年寒暑假,走進企業參加培訓已經成為工作室的鐵律。如今,5名老師都通過了全球統一的考級認證,獲得了非資深員工能取得的最高級認證。“放假我們也想休息,但一年不學就跟不上技術進步的步伐,怎么能教好學生?”易建紅笑著說。

第二個法寶是以賽促教。多年來,工作室常年處于各級技能大賽的備賽狀態,5名老師都是“金牌教練”。“帶參賽選手比平時的教學需要投入更多心血,每次大賽前基本都是‘5+2’‘白加黑’,所以我們都搬到學校住了。”向忠國介紹,讓他最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,他帶著三名學生苦練了幾個月,試題公布那天更是練到凌晨轉鐘,可最后學生臨場發揮不佳,只獲得兩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。次年,不甘心的他“領兵再戰”,終于又奪得一等獎。

對學生嚴格,對自己更不能放松。每屆湖北省“工匠杯”職業技能大賽,工作室老師都會積極參與,檢驗自己。比如2021年,李和平既要負責班主任工作,同時還備戰“工匠杯”和武漢市中職教師教學比賽,最終在兩項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;同年,易昌盛也在“工匠杯”中獲得車身鈑金修復項目第一名。

學生在用仿真系統訓練

第三個法寶是堅持創新。在汽車車身修復專業智慧教室,記者見到了兩套車身噴涂模擬仿真實訓設備。學生戴上AR眼鏡,拿起模擬噴槍,就能給面前的一塊車門“噴漆”,一塊大屏幕上顯示著噴漆的時實效果,另一塊屏幕上跳躍出各種技術參數,還能智能分析操作不當之處。這一設備是易建紅與武漢灣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,目前已是2.0版,曾受到來校視察的教育部領導高度肯定。“有了它既能節約實訓耗材,又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。”易建紅解釋。

在噴漆烤房里,向忠國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的水性底漆、中漆和清漆,“環保的水性漆是未來的方向,雖然市面上還未廣泛采用,但我們已經率先開始教學。”在鈑金實訓室,一個不太起眼的車門支架卻大有來頭。易昌盛說:“這是我們結合工作實際設計的,已經取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,我們還有很多設備都是自己設計或改進的。鈑金早已不是簡單的力氣活,要運用許多新裝備。”

抱著豐碩成果堅守

“除了對自身技術水平孜孜不倦的追求,對教育教學的精益求精,這個團隊最讓我感動的,是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。”武漢市交通學校黨委書記黃賢文說,“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”將5名骨干教師緊緊凝聚在一起,心往一處想,力往一處使,讓勞模精神發揮出最大效應,也為學校教師隊伍形成了表率。

今年4月,鈑金大師楊猛因病被醫生要求住院十天。易建紅和易昌盛二話沒說,頂上了他的所有課程,還抓起競賽學生的訓練。沒想到,一周后楊猛就從醫院“跑”了回來,“學生耽誤不起啊,不看著他們我心里不安,也不利于康復。”

其實,互相補位對于這個團隊來說再平常不過。常常有老師因為帶學生外出集訓、參賽而出長差,他們把學生交給其他老師總是會非常放心。李和平笑著說,“有時候我回來后看見學生的進度一點沒落下,還開玩笑說‘看來你們是換個老師教更好啊’。”而每個老師個性不同,在分工上也會形成默契。比如善于言辭的易昌盛總會主動多做一些學生心理輔導工作,最年長的楊猛總是主動搞好師生后勤保障。

這樣一個團結向上團隊,帶出的學生自然表現出眾。近些年,他們培養的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6項、二等獎12項、三等獎19項,省市級技能大賽獲獎數量更是多得難以統計,獲獎質量及數量居全省同類學校前列。技能競賽的獲獎學生,要么圓夢本科大學,要么被奔馳、寶馬、奧迪等車企4S店提前預定。比如該專業2020屆50名畢業生中,36人參加技能高考全部升學,其中6人考取本科。

目前在武漢商學院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讀大二的張宇哲,便是當年6名學生之一,這是得益于曾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車身涂裝項目二等獎,享受了技能滿分的優錄政策。張宇哲說:“幾年前中考后,我怎么也沒想到還能上本科大學,這算是靠著技能‘逆襲’吧。”

這些年,5名老師也獲得了諸多榮譽:易建紅和易昌盛先后被授予“湖北五一勞動獎章”,向忠國和易昌盛先后被評為“湖北省技術能手”,易建紅被評為武漢市“大城工匠”。在教科研方面,工作室獲得市級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,主編并出版教材11本,獲評十三五國規教材一本。

這些光環,也吸引了多家高職院校、汽車企業拋來橄欖枝,但被老師們一一婉拒。易建紅說:“當初我們從企業回到學校,就是想把職業基礎教育做好,雖然付出很多心血,但看著這些中考失利的孩子,經過我們的教育也能夠擁抱美好的明天,感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

責任編輯:陳嫣然
轉自:http://jmwap.ctdsb.net/jmythshare/#/news_detai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169802&fromFlag=1&cId=20925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