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湖北日報訊(記者張歆、通訊員喻登科)“久違了校園,終于可以回到教室上課了。”9月7日下午,武漢市交通學校高三學生石旋返回校園,他的開學時間比其他同學要晚了近一周。
是否擔心跟不上課程?石旋搖搖頭:“羅老師會給我‘開小灶’。”

羅老師是石旋的班主任羅偉。9月1日,武漢市交通學校開學。石旋因為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,居家隔離14天還未滿,無法到校。這讓他非常擔憂,怕落下課程,影響技能高考的成績。班主任羅偉了解情況后,讓他安心居家隔離,并將近一兩周教學課件發給他,叮囑他提前預習,還答應他來校后若感到學習有困難,可立馬報告,班級會組織課程老師為他“開小灶”,把落下的課程補上。
石旋家住江夏區紙坊街勝利村田鋪灣,8月7日,武漢市江夏區部分區域實施封控管理,石旋家就在封控區內,他主動聯絡江夏區團委,申請去社區開展志愿服務,當天,他就被安排到江夏區紙坊老衛生院核酸檢測點,參與居民信息采集,維持檢測秩序等工作。此后,又被安排到紙坊老衛生院、中建三局一工地、寧康社區、勝利村等核酸檢測點服務,8月21日結束服務。期間,石旋共服務5次,平均服務時長超過10小時。江夏區勝利村志愿者工作負責人張凱評價:“石旋很‘靈光’,年輕人電腦操作熟練,每次都被‘委以重任’,安排他開展信息采集工作”。
這并不是石旋第一次參加志愿服務。在高一上學期,看到學校宣傳櫥窗“國際志愿者日”的宣傳畫,石旋就萌生了投身志愿服務的想法,立馬報名“支付寶”平臺“公益三小時”志愿服務活動,成為武漢市文明志愿服務總隊中的一員。在2號線循禮門地鐵站、7號線建安地鐵站,都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地鐵7號線志愿服務負責人李偉介紹,2020年8月至今,石旋利用周五晚間和節假日來建安街地鐵站服務,有記載的服務有26次61小時,沒有記載的服務次數也不下10次。
談到積極參與志愿服務的原因,石旋說,自己的父親過世早,媽媽在一家汽車制造廠上班,工作很辛苦。進入中職后,學校免了他的學費,他還申請上助學金,是政府和學校的關愛讓他可以繼續上學。因此,他一直希望可以做些事情回饋社會,“做不了什么大事,就從志愿服務做公益開始吧!”
轉自湖北日報